当前位置:

帝师_第450章

来自远方Ctrl+D 收藏本站

  喜的是天子勤政,忧的同样是天子勤政。

  内阁三位相公入值文华殿,同样满脑门的官司。

  如果陛下懈怠政事,甚至停朝,好歹有理由上言劝说。现如今,饶是李东阳,也有些发愁。

  难啊。

  三位阁老对坐,摇头叹息,神情无奈。

  此情此景,实在难得一见。

  即便是粮税积欠,各府遭灾,盗匪猖獗,乃至鞑靼扰边,藩王不轨,也没见三人愁成这样。可见朱厚照熊到何等地步。

  “陛下果真拿定了主意?”

  龙性难驯,劝说也要拿捏分寸。

  假如天子一意孤行,倔强到底,群臣也没办法。总不能把天子关在宫城,调重兵把守。谁敢这么做,几同造反无异。

  三位阁老历经几朝,能立足朝堂至今不衰,绝非莽撞没有成算之人。脾气最糟的刘健,上疏谏言也多是试探,并未将话说死。

  李东阳和谢迁的语气更是委婉。

  同字字带刺,句句藏锋的都察院六科相比,完全可用温和来形容。

  几番试探,三人终于确定,天子固执己见,决心不改,事情难办。

  思考许久,李东阳终于出言:“直谏不可行,恐使天子更为执拗。为今之计,唯有拖。”

  “拖?”刘健微讶,“可行?”

  “可行。”

  李东阳正色道:“冬月将半,将至腊月。如能拖至正月,便有三月余裕。五月之后,先帝小祥,天子必当亲祭。”

  新年里,需祭祀祖宗,一国之君也不能例外。况先帝小祥未过,天子贸然离京,于礼有碍。纵要北狩,也需等到明年五月之后。

  “五月之后又当如何?”

  拖上几月,天子就会改变主意?

  想都不要想。

  依天子的性格,出京之心必会更加强烈。

  拂过长须,李东阳忽然笑了。

  “皇后大喜,于乔忘了?”

  谢迁微愣,思索李东阳话中之意,立时恍然。

  七月传出喜讯,先帝孝末,皇后即将临盆。无论皇子公主,都是今上第一个孩子。父子天性,哪怕再急,也不能此时离宫。

  “善!”

  这样一来,又能拖上两月。

  “若再不行,我等可上言,请开恩科。”

  “开恩科?”

  李东阳点头道:“前朝即有恩科之例,何妨一行?”

  会试相隔三年,武举先为六年一试,后改为三年,多安排在会试隔年。开恩科并无严格规定,可是文试,也可武举。两者并行,也不算破例。

  天子对文章兴趣不大,将才军士讲以谋略,演以武艺战阵,总有兴趣吧?

  “此策可行。”

  一月是拖,一年也是拖。

  届时,以三人能力,总可以想出办法,劝天子打消念头。

  实在不行,上言天子,调京卫护送,到北直隶皇庄走走,也好过梗着脖子非要北狩。

  “天子早前敕谕,皇庄宫庄更改旧规,当地衙门不设关卡,不收杂费。今过半年,未知成效如何,不妨在早朝提上一提。”

  旨意为天子下达,执行到何等地步,天子总不能撩开手,问也不问。

  只要出声,就有突破口。

  一来一往,再拖几月,不成问题。

  围绕拖字诀,三位阁老开动脑筋,计策层出。排好“班次”,轮番上疏,务必将朱厚照留在京中。

  比耐心,十个朱厚照加起来,也不是三个老狐狸的对手。

  能拖一天是一天。

  总之,拖下去就对了。

  乾清宫东暖阁内,朱厚照一边吃蜜瓜,一边翻看舆图。

  杨瓒坐在御案下,心思急转。

  就天子北狩之事,他同内阁态度一样,并不赞同。

  一则,年关将近,天子实不宜离开京城。

  二则,北疆各镇接连送回兵报,鞑子游骑四处骚扰,很可能是在探路。据宣府和蓟州总兵官推测,不出两月,恐将大兵压境,大举进犯。

  天子终究年轻,读过几本兵书,演练过几次战阵,未必能真正指挥战事。历史上,朱厚照的确揍趴小王子,但也在十五年之后。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